查看原文
其他

有风景的思政课 | “硬核”三下乡,带你揭秘地图上曾找不到的地方

“核”大家一起的 广科团委 2022-05-06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提出了发展核工业的决策,数以万计的开拓者在荒漠戈壁开展了我国艰难的起步。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从第一个核反应堆,到我国第三代核电品牌华龙一号。六十四年,几代核工业人,奋进接力,成就了我国核工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追梦之路。



一块小小的铀矿石,能为泱泱大国提供核盾牌,也能化为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大家满腹疑问,决心一探究竟。


经过多方了解与联系,同学们于7月5日前往金湾区西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对一位曾在新疆马兰核试验基地工作过的老党员——吴钊进行了专访。



吴钊,入伍后亲历了十几次核试验。主要任务是施工修建不同高度、不同距离的楼层以检验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以及各种效应物的伤害程度。工作过程中,会遇到核辐射、高温缺水、沙尘暴、冬季取暖二氧化碳中毒等危险。


在原子弹爆炸实验后的第二年,基地一个党员战友用风钻钻开了平洞里第一道实验室的门,而他与妻子所生的孩子因核辐射存在智力障碍。没有这一批人的牺牲和奉献,我们国家在国际上也不会那么有地位。吴钊表示,在中国核工业当中,他自始至终,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军人,参与了最普通的工作,仅此而已。


为了让同学们对我国核工业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吴钊向实践调研队成员推荐了为我国核工业军民融合转型阶段做出贡献的杜良。



杜良,子随父业,成为第二代核工业人。主要在某仓库从事政治工作(该单位尚未解密)。仓库主要保管军用和商用的核燃料、原始材料。员工们主要负责执行核材料的进出库任务,任务过程保密要求严格,员工并不知道库里进出的具体材料。就像发快递一样,他们接收材料入库,又将材料发往外地。


仓库附近荒无人烟、三面环山,只有一条路通往外界,离最近的小镇20公里。简单枯燥的工作、艰苦的环境条件下,大家仍是毫无怨言,耐得住寂寞。一代又一代的核工人,用时间和寂寞成就了现在的核工业。



对于同学们的疑问和困惑,他们耐心解答、细致引导。一束“两弹精神”的薪火,在默默相传。


此后,同学们对我国核工业发展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关注中国核学会”微信公众号,观看《解密中核》《中华之核》等纪录片,从“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媒体平台,了解我国核工业的历史与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红船精神”传习研究会组建新中国70周年历史成就观察——“同心筑梦 ‘红船精神’传习”实践调研队,于7月11日出发前往四川、甘肃、青海等地开展核工业发展历史成就学习调研、“红船精神”宣讲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由“红船精神”传习研究会指导老师、学生处学生管理科科长吴国庆,校团委副书记钟耀庆,团队技术指导、校团委专职团干林海亮,红船精神”传习研究会师生联合党支部成员,“红船精神”传习研究会骨干会员,校级团学组织骨干代表,校级青马班学员代表共13人组成。


成员们深入核工业的相关单位,同时与所在实践地的学生、群众进行了良好的互动活动,对我国核工业体系与两弹精神有了更加直接深入的认识,也让坚定了“核能兴邦,青年担当”的理想信念。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利用把持的原子弹和氢弹等核武器,肆意威胁、恫吓其他国家,制造战争恐怖。在五十年代,中国的最高决策者们提出,中国不能没有原子弹。就这样,中国踏上了研制两弹的艰苦历程。


在那遥远的地方,金银滩原子城


北纬36°,东经100°,海拔3200米,气压704hPA,体感温度8℃-13℃。团队成员克服着轻微的高原反应和长途乘车的不适,来到了世界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诞生地——青海省金银滩草原



在这里,羊群、牦牛、骆驼、骏马星星点点地徜徉在大草原上,莲花般的蒙古包、随风摇曳的经幡呈现出别样的民族风情。



金银滩,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地图上还找不到她,只因这是一个神秘基地。这个基地就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基地(国营221厂,中国著名的原子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就诞生在这里。它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地方,也是培育“两弹一星”精神的地方。



当年221厂的各个分厂零零星星散落在草原上,成员们前往参观了221厂六分厂,也被称为爆轰试验场。这里就是原子弹正式爆炸前进行模拟爆炸和冷试验的地方,工程技术人员采集试验数据,以保证原子弹爆炸试验能获得百分百成功。



这里还保留着当年的原貌,包括半地下掩体、通道、观测室以及各种试验仪器,而人物蜡像则生动地复原了当年的工作场景。 


半地下掩体

地下通道

各种试验仪器

复原的工作场景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爆轰试验场观测窗,窗外就是金银滩草原


面对爆轰方向的厚厚的钢板观测墙用于观测小当量核弹的试爆,墙上留有多个观测孔。如今,看到锈迹斑斑的钢板和密密麻麻的弹痕,当年试验的惊险与震撼仿佛重现在成员们的眼前。



在爆轰试验场一米多厚的防护墙外面,如今立着当年第一颗原子弹的模型,原子弹模型直径将近1米,如同一颗硕大的篮球,浑身银白。



眼前是宁静祥和的草原,也是为我国国防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前沿阵地。


随后,成员们来到原子城纪念馆,里面共有五大展厅,这五大展厅围绕着圆形大厅呈圆形依次排开,五大展厅集中展示了221厂走过的风雨历程以及两弹元勋们和221厂的科技人员、工作人员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范



在禁止文字记录和拍摄的情况下,成员们深刻了解当年先辈的艰苦奋斗,把“两弹基地精神”印在脑海。学习参观中,成员们偶遇华北电力大学暑期实践调研团队,双方就实践内容和调研方式进行交流。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自新中国成立时起,中国核武器研制事业就迈开步伐,几经探索,迁往青海戈壁,雪原跃马,金滩竖剑。


面对恶劣的外部环境,党和国家领导人决定开始“三线建设”,我国沿海沿边的重要军工业内迁至中西部地区。


探秘两弹真迹,追寻强国历史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也从青海金银滩内迁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



这里先后组织完成29次核试验的实施、原子弹氢弹的武器化与定型以及新一代武器研制攻关等国防科研内容,是中国核工业发展的摇篮,是中华民族为之骄傲、挺起脊梁的地方。



在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山间,铭记史册的共和国功臣王淦昌、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程开甲、彭桓武、郭永怀、邓稼先等从海外归国与中国造的“土专家”于敏等云集此处,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怀着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为人民造福的愿望,又为实现“振我国威,扬我军威”的理想,隐姓埋名,默默无闻为中国核事业做奉献。


邓稼先故居

工作会议室

卧室里的留声机与电话

留言区


由于基地群山环绕,蚊虫也特别多。当时此地的环境险恶,先辈们完全是靠着坚定的意志开展科研。他们为国铸核盾而抛弃物质生活享受,这种矢志报国的精神令人动容。



氢弹爆炸雕塑、核裂变模型

打字机

DF-5和JL-1模型

原子弹、氢弹模型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两弹精神

人民日报报道氢弹、原子弹爆炸成功


成员们参观两弹历程馆,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两弹精神”——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协同攻关、求实创新、永攀高峰。我校校训中也包含求实创新,是对“两弹精神”的传承。新一代广科人将秉承“两弹精神”,争创一流。


防空洞


防空洞离专家工作场所非常近,便于在空袭情况下转移重要资料。


老师与成员们讨论学习


在此,成员们聆听了讲解员分享的小故事。当年在两弹城外围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武警战士,退伍后再次聚首于正式揭秘的两弹城。他们在役期间,并不知其中乾坤,不晓得其中用途,更不知其中有绵延一公里的防空洞,成员们不禁感慨当年的保密之严密。 


四个第一,中国浓缩铀工业的摇篮



一说到“504”,许多兰州人感觉既“亲切”又“敬畏”。“亲切”是因为那支曾经风靡一时的504大雪糕;“敬畏”则是因为“504”是中国核工业铀浓缩生产“摇篮”。



作为国内建设的第一座浓缩铀生产厂,它曾先后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氢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座核电站提供合格的核燃料


一行人乘车前往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郊的504厂区(兰州铀浓缩厂)。烈日下,团队成员发现,厂区家属区内,医院、幼儿园、中学、职工大学、办公楼、法庭、银行等一应俱全。但是神秘的504厂却不见踪影,经过多方打听,才与厂区取得联系,说明来意。在等待审批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入家属区展开调研采访。


采访504厂家属区居民


张爷爷曾在甘肃张掖开采铀矿。当时有个说法叫做,造出一颗原子弹,国家永远不会忘记(我们)。因为所做的工作是有价值的,为国家事业发展做贡献的。他的女儿、女婿、孙子,三代都从事与核有关的工作,可谓是核世家,也不负那句——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


经过身份审核等程序,实践调研队一行跨越黄河大铁桥,在厂区安保车的引领下进入了这个相当于澳门四分之一面积的国家一级保密单位



盛夏时节,置身于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芳草如茵,绿树葱茏,鲜花怒放,一幅现代工业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卷在成员们面前徐徐展开。



实践调研队成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兰铀公司爱国主义教育馆。从当初的选址建厂到如今的第四期工程项目建设,透过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一座座奖杯,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第一座铀浓缩工厂艰苦的创业历史和辉煌的发展历程,通过观看专题片,了解了铀浓缩主要生产原理、核燃料循环、安全保障体系等内容,探寻了铀浓缩工厂的奥秘,深刻地感受到这座现代化企业安全环保、高效稳定的运行状态和运转模式。从气体扩散法到离心法,从0.711%至3%—5%,成员们明白了铀从自然界普通元素是如何变身成产生巨大能量的燃料元件,感受铀浓缩在安全性、先进性和新能源方面的魅力。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一批从美国归来的杰出科学家之一,王承书先生一句掷地有声的“我愿意”,让她与504厂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世界科学界少了一个统计物理学大师级人物,却多了一位为中国填补同位素分离研究空白的伟大开创者,打破了苏联专家撤走时留下的“你们的设备将会变成一堆废铜烂铁”的预言。1964年1月14日,504厂成功取得第一批高浓铀合格产品。喜讯传到中南海,毛泽东主席写下了“已阅,很好”的著名批示


连接厂区和家属区的铁路桥

黄河上摆渡的羊皮筏子和专线铁路桥的繁忙场景成为了记忆,新的双向四车道黄河大桥连接起了“河南”“河北”。


随后,实践调研队成员针对安全环保、节能减排、能源消耗、产品运输销售等方面的问题与厂区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兰铀公司“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企业文化深深感染了现场的成员。在禁止文字记录和拍摄的情况下,他们凭记忆将这句话刻入脑海中。


上世纪70年代,中国核工业顺应历史潮流,在强军的同时,重点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从“以军为主”转向“军民结合”,核能和平利用成为新主题。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等应运而生,在建设“美丽中国”征程上大有可为。为探究这历史性转折,成员们于6月26日下午走访了标志着第三代核电建设的新起点的台山核电站


美丽台山,“核谐”之梦



台山核电项目是中法共同开发建设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拥有目前国际最先进、最安全的第三代核电EPR技术,一期工程建设两台EPR三代核电机组,装机容量为175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机组,核电站代替火电厂能大大改善环境,造福人类,也是具有极高安全水平的设施。


台山核电站基地目前拥有两台1750MW的核电机组,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每年少消耗燃煤约842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07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2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13.2吨,环保贡献相当于种植了5.6万公顷森林。


世界核电版图


展厅里讲解员向成员们详细介绍了台山核电站核电发电原理、核电站安全屏障与防护、以及EPR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性和安全性。成员们认真听讲,进一步了解核能事业的发展情况,对核能的"安全、清洁、绿色"有了全新的认识。


反应堆模型

燃料芯块模型


且在6月26日,台山核电站2号机组成功并网发电,成员们十分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台山核电站让成员们真正感受到祖国科技水平的强大,鼓舞着同学们团结一心,坚定信仰,在学习生活中发扬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精神,积极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广科青年说


@17网络新闻与传播1班 林嘉妮


一片鲜为人知的神秘大草原,孕育了一颗震撼全世界的原子弹。一批爱国的先锋者,与“核”结缘一生,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们当中有“两弹元勋”邓稼先,有中国“核司令”程开甲,还有“中国居里夫人”王承书等等。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该为我们核能事业的迅速发展而感到骄傲,更应该学习先辈们的精神,不懈努力,不轻易放弃。

@17移动应用开发1班 林志杰


这趟西北三下乡之行,我们眼见耳闻到504、221这些代号背后是一段段“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前仆后继人犹在,筚路蓝缕铸丹心”的故事。感谢这些默默无闻、捍卫祖国人民安全,维护共和国尊严,走在两弹前沿的英雄们,有了他们对我国国防事业的付出,才有了我们如今安稳的生活环境,才有了如今稳固的国际地位。

@17艺术设计2班 唐小霞

我们一定要铭记先辈们的英雄事迹,铭记历史,不忘使命,让“两弹精神”世代相传,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干事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更要去学习、传承和发扬那艰苦的奉献精神、卓越的创新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增砖添瓦,增光添彩。

@18新能源1班 严水桦


核工作者们一直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的精神,为国家奉献了宝贵的青春岁月。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既是一次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也是一场核知识的科普之旅,我对核工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有人说艰苦奋斗的精神过时了,其实不然,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需要永远秉持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END-


热文推荐 | 点击可跳转原文

«三下乡日记 | 我们是“原子”,将会汇成时代的红色“分子”

«音悦 | 离别是为更好地相聚

«三下乡日记 |  国家资助,筑梦启航

«你我的广科故事 | 时光里藏着什么?

«音悦 | 别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在线提问:这个暑假,你打算怎么过?


校团委新媒体运营中心


摄影:林海亮 林嘉妮 刘远哲 林志杰 

陈维恩 李文思 何嘉晴 谭瑞娴

责编:何嘉晴 谭瑞娴

初审:吴吉华

复审:钟耀庆 吴国庆

终审:钟远强

一起分享广科的点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